黄冈大道禹王城路段考古调查报告

黄冈大道禹王城路段考古调查报告

   一、工程概况

黄冈大道是黄州城区快速上黄鄂高速公路和黄冈长江大桥直达武汉中心城区的重要通道。对于完善黄冈市区路网,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实现经济一体化,推进武汉新港建设,促进黄冈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片1.png

黄冈大道路线里程长6.434公里。起于在建的黄鄂高速公路黄冈互通收费站(堵城芦冲村),向南下穿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后,沿禹王工业园规划的长江四路向南直行,与规划中新港北路平面交叉,终点与市区黄州大道(112省道阳枫线)连接其中:黄冈互通至新港北路5.48公里段,路幅宽度设计为100米,机动车道采用15米宽绿化景观进行隔离;新港北路至黄州大道(连接省道阳枫线)0.954公里,路幅宽度设计为60米,不设绿化隔离带,划定0.5米宽的双黄线。项目总体工期目标是确保2013年底,黄冈大道与黄鄂高速公路以及黄冈长江大桥、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同步建成通车(图一、图二)

图片2.jpg

二、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

黄冈市黄州区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东连浠水,北接团风,西南与鄂州隔江相望。地跨东经114°50′至115°05′,北纬30°25′至30°29′;版图面积约353平方公里,东西宽21.5公里,南北长26公里;三面环水,北靠山区。地形地貌比较单一,海拔高程线14.2米至81.8米,相对高差小,相对高差10米至30米,区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为低丘陵岗地,西南部为平原湖区,整个地形如同一只大海星栖卧在长江与巴河交汇的三角处,全区地貌可分为平原,低丘岗地两种类型。境内多湖泊拥有蔡家潭、余家潭、白潭湖、遗爱湖、幸福水库等大小湖泊、水库20多个。黄州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233毫米,光照充足,常年日照时数2082小时,年平均气温16.8度。

黄州南靠长江黄金水道,上可入川,下通宁沪。西南临近武黄高速公路,东北有大广高速、106、318国道、江北一级公路和京九铁路贯通全境;长江、举水、巴河为水路纵横,公、水路互通相接,构筑起黄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隋唐以来,历为州、府、县驻地。向有“古名胜地,人文薮泽”之称。黄州区建制几经变更,原名黄冈县 ,1990年改建黄州市,1996年黄州市撤销,分设黄州区和团风县。

全区现辖3镇1乡4个办事处,一个管理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版图面积约353平方公里,辖118个行政村、811个村民小组,854个自然湾,总人口37万余人。

黄州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是湖北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黄州境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 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黄州遗留下大量珍贵的文物和重要史迹。目前,黄州区现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2处,其中:被国家、省、市、(县)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涵盖时代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跨度五千余年。文物类别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及石刻等五大类。其中古遗址21处、古墓葬50处、古建筑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处、石刻1处。主要名胜古迹景点有享誉全国的东坡赤壁、安国寺、青云塔、文庙等、著名的古遗址有螺蛳山遗址、禹王城遗址等。黄州现作为黄冈市委、市政府和黄州区委、区政府两级政府所在地,已成为鄂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图二)

三、 项目工程与文物保护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基本要求,本着“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利于经济建设”的原则,依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和指导思想开展工作(图三)。

图片3.png

  (二)、工程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与地下文物遗存概况

1、地理位置

黄冈大道新港北路至黄州大道(连接省道阳枫线),此段路线长954米。位于禹王街道办事处汪家冲村六、七组张家咀辖区内,黄团公路西侧,禹王城城址南侧。(图四、图五)

图片4.png

图片5.png

  2、工程所涉及文物点影响情况

本段工程正线范围所涉及文物点共三处,分别是:

湖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城遗址,工程对文物点的影响为从南部边外侧通过,对保护范围直接造成影响。

黄冈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汪家冲墓群,工程对文物点的影响为从北侧边缘通过,造成局部破坏。

黄州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汪家冲井群,工程对文物点的影响为从文物点中部通过,造成毁灭性破坏。

  3、文物点概述

禹王城遗址:

禹王城遗址位于黄州城区以北1.5公里,黄团公路西侧50米,分布范围处于禹王街道办事处王家林村、禹王城村、张湾村三个自然行政村辖区连片内,西距长江河道4公里。

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周长约5.5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城址为夯土城墙,该城墙南北长约1280~1420米,东西宽约610~740米,城垣宽8~15米,残高5~8米,夯筑,夯层厚0.1~0.25米。现南面城墙保存完好,残垣宽约5~15米,高约10~15米。根据文博单位多年实地勘察,城墙周围有多处缺口。现今城址南、东、北面城垣各有宽5~7米的缺口,东部城垣有两个宽6~7米的缺口,疑有城门4~5处。黄堵公路正从西部城垣通过,西城垣破坏程度严重。城垣四角外修筑有烽火台,残高约5~10米,各台墩面积均约150~250平方米;目前还有3座可见。

禹王城是黄冈最古老的城址,邾城之名始于公元前255年。它是目前鄂东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东周时期的古城址之一,历年的调查勘探发现了大批的文化古迹;城内出土东周遗物有铜剑、戈、锛、及蚁鼻钱等,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弦纹等,器形有鬲、豆、罐、钵等。汉代遗物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常见,遗物有筒瓦、板瓦、网坠、陶拍等,陶片纹饰有粗、细绳纹等。城址内外发现古井遗迹多处,出土遗物有陶罐、壶及系绳等。  

禹王城是鄂东地区一处重要的古代城址遗存之一,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黄州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研究楚文化、禹王城建造水平、城池兴衰历史过程和黄州城市源头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图六---十一)

图片6.jpg


图六  禹王城城址局部远景



图片7.png

图片8.jpg


图八禹王城东南角峰火台及城垣近景城垣近景



图片9.png


汪家冲墓群:

汪家冲墓群位于黄州区禹王街道办事处汪家冲村,禹王城南约600米处的国儿冲、枕头地两个岗地上,汪家冲墓群岗地平面大体呈不规则条形状,该墓群面积约300000平方米。1975年地方基建施工中发现,墓葬均未见封土堆。之后多次进行过调查 ,墓地大致包含战国、汉代等时期的古墓葬;1980~1999年间,为配合黄州重点工程黄团公路及地方基础项目建设,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市、区两级文物部门先后进行多次发掘,共抢救发掘春秋~汉代的古墓葬200余座。1982年3月7日至12日,省、市博物馆和县文化馆联合组成考古工作队,对国儿冲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共清理战国墓五座。五座墓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南北向。近十几年来,由于城区北进延伸,市区两级文物部门配合相关工程项目抢救性发掘一批春秋战国至汉代时期墓葬,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特别是2010年市平安驾校出土了一件“铭文”青铜剑,填补了鄂东地区无“铭文”青铜剑的历史空白,现已成为国家级珍贵文物,藏于黄冈市博物馆对外展出。

整个墓群墓葬的分布不很规律,无明显封土堆,战国时期棺椁墓与土坑墓同处一个墓区,出土各时期的铜、陶礼器及各种生活用品、兵器、车马器3000余件。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多为一椁一棺一边箱一头箱,少量一椁三棺一边箱一头箱的较大墓,最大的墓残开口7~8米,宽5~6米。棺椁墓出土遗物可分铜器、陶器、玉器、漆木器等。汉代墓葬均为土坑墓,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以泥质橙黄陶为主,泥质灰陶、夹砂灰陶次之,除素面外有少量的粗绳纹、弦纹等;器形有罐、豆、壶等。

该墓群是目前禹王城南发现墓葬较密、规模较大的墓地。历年多次发掘数座墓葬,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是鄂东一处重要的东周古墓群,在鄂东地区的长江以北还是首次,这为研究鄂东地区楚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图十---十九)

图片10.jpg


图十 汪家冲墓群全景


图片11.jpg


图十一  2009年汪家冲墓群张家咀段抢救性清理的古墓葬


图片12.jpg


图十二 2009年汪家冲墓群墓葬青铜“铭文”剑出土现状


图片13.png

图十三  汪家冲墓群古墓葬出土“铭文”青铜剑

图片14.png

图十四  历年汪家冲墓群古墓葬出土青铜矛、戈、戟

图片15.jpg

图十五  汪家冲墓群古墓葬出土兽蹄足双耳青铜鼎

图片16.png

图十六 汪家冲墓群古墓葬出土彩绘灰陶壶、彩绘灰陶钫

图片17.jpg

图十七  汪家冲墓群古墓葬出土战国方耳蹄足带盖铜小口




   汪家冲井群:

汪家冲井群位于黄州区禹王街道办事处汪家冲村。主要分布于高低起伏平缓的山岗上,山岗平面呈不规则形,黄冈市外环路从岗地中部穿过。市政工程外环路建设和市祥辉纺织品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过程中,抢救发掘东周时期古井十余座,有土坑竖穴井和陶质井圈井二种,井口一般直径0.65~1.3米,深1.5

~8米,井圈直径约0.55、高0.40米、圈壁厚0.03米,出土遗物有双系陶罐、壶等。

古井分布密集,数量多达十余眼,规模之大;目前是黄冈市境内发现在同一地域分布数量最多的古井群。水井类开型以土井居多,个别置有陶井圈,出土遗物多为陶罐、壶等。古井群充分证明禹王城周边及城内当时聚集人口众多,只有如此之多的水井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用水需求。古井群的发现对研究古代禹王城社会经济、人们生活状况,以及禹王城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图十八---二十四)

图片18.jpg

图十八  汪家冲井群位置示远景

图片19.jpg


图十九  2004年考古发掘的汪家冲古井群密集分布现场


图片20.jpg


图二十  2004年考古发掘的汪家冲井群暴露古水井近景


图片21.jpg


图二十一  2004黄冈市祥辉纺织有限公司工地施工发现古水井


图片22.png

图片23.png

图片24.png



   四、价值评估

   禹王城遗址及其周边古墓、古井等历史文化遗迹及其文物物的价值,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禹王城是唐代以前黄冈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禹王城的历史,是唐代以前黄冈历史的重要代表。

禹王城又名邾城,邾城之名始于公元前255年。战国后期,楚考烈王即位,在重臣春申君黄歇的辅佐下,挥师北伐,先灭鲁国,再亡邾国(遗址在今山东省邹县境内),迁邾国君民羁居于此。邾国君民在原有城池的基础上,筑城建屋,扩大规模,并将此城正式命名为邾城。战国后期,邾城是当时长江中下游著名的军事重镇。东晋咸和年间,羯人石勒统率的后赵大军驰骋中原,以至东晋的地方政权在大别山以北无法立足。公元339年3月,东晋征虏将军毛宝与西阳郡太守樊峻统兵万余驻防邾城,当年8月,后赵石虎调动大军进攻荆州北部,派将奇袭邾城。毛宝守军不敌,后援不继,邾城沦陷。禹王城遗址虽然经受了二千多年的沧桑,但今天不仅城池依稀可辨,就是城外三面的护城河仍清晰可辨。

2、禹王城周边的地下出土文物,印证了禹王城的历史,对研究、复原黄冈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本报告中陈述的历年来在禹王城周边的地下出土文物,有战国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它们印证了禹王城的历史。在国家文物考古界的核心期刊上,对禹王城周边的地下出土文物,有多片专业论文进行过专题研究,当时,新华通讯社武汉分社曾专程来记者拍摄这批出土文物和禹王城遗址,图片资料,向国外进行过报导。它们对研究、复原黄冈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